创造性冲动的满足 | 罗斯科
关注目刻时光公众号:优质文章每日推送,搜索mookmeart即可
对我而言,艺术既把精神性当做趣闻轶事,也是创造具体存在的唯一途径,它充满了骤变与沉静。——马克·罗斯科
他的绘画经历比较有代表性:
从早期的现实主义,到尝试过表现主义、超现实主义之后,他感到很疲惫,于是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,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。
他早年一直贫困交加,但是这种贫困没有打倒他,对于那场几十年的贫困生活,他的说法是:
“我年轻时艺术是一条孤独的路,没有艺廊,没有收藏家,没有评论家,也没有钱。但那却是一个黄金时期,因为我们都一无所有,反而能更肆无忌惮地追求理想。今天情况不同了,这是个累赘、蠢动、消费的年代,至于哪种情况对世界更好,我恐怕没资格评论。但我知道许多人身不由己地过着这种生活,迫切需要一方寂静的空间,让我们扎根、成长。我们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。”
这就是他色域绘画的精神动力,悬念、宁静、阴郁、高尚还带着冷血的肃杀和无情的哀伤......
现在,他的一幅作品拍卖价格足以让世人惊叹。
马克·罗斯科Mark Rothko,看他如何谈论艺术。
(本文主体部分摘自《艺术何为:马克·罗斯科的艺术随笔》一书,艾雷尔译,岛子校。)
创造性冲动的满足
(约1941年)
创造性冲动的满足是一种基本的生理学需求,也是保障个体健康的必要因素,同时它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。目前,人类掌握了一些为数不多的宣泄冲动的途径,艺术便是其中之一。这就是为何艺术活动总是沿着生命自身的轨迹,持续不断,绵延不绝。艺术抵御了所有禁忌与困境的攻讦:一则,人们所制定的数不胜数的律法抑或风俗领域的禁忌;一则,大自然所提供的那些棘手的物质材料。无论这些困难看似多么难以逾越,环境多么艰险,人们仍然没有放弃将想象世界付诸笔端。这一整个生理学过程本身,还伴随着一种不可避免的心理学过程。人们不断从别处接受一些感知,同时需要不断将其宣泄出去。选择一条通道,就意味着扼住另一条通道。感觉不断在聚集增长,情感和理性也始终在变动,并逐渐明晰。感觉、情感、理性透过艺术媒介遁人生命潜流,继而激发他者的行为。因此,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单向度的表达,更是一种交互的对话,这种交互性使艺术具有一种社会学功能。
继而,我们必须明确这一不可撼动的信念:从本质而言,艺术实践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行为,这已无须任何多余的辩解。因此,我们的艺术教育课程,我们艺术实践的成效,亦无须赘言。
罗斯科作品:
如果仅仅把传授艺术创作或者培养艺术家定为我们的教育目标,那么为孩子们举办一些画展就够了。显而易见,这远远不够。站在那些儿童绘画面前,无论是谁都难以抵御其诱惑力,且为之动容。儿童绘画的形式和色彩,作为一种自我言说的语言,其艺术表达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,以及震撼人心的活力。此外,它还表征着社会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。
不过,我们的教育若仅止于培养艺术家,还远远不够。教育不是预言:一个学画的孩子将来未必是艺术家,就像一个学算术的孩子将来未必是数学家一样。依稀能够断定的是,早期的绘画经验,作为一种促进性的、可融合的因素,而非一种对抗性的、必然被抹杀的因素,它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未来发展。不过,想要抹去早期的绘画经验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。
对于教育者而言,艺术的意义不仅止于自身,还在艺术之外。艺术须有助于孩子培养健康的社会态度、坚定的精神意志、良好的个人习惯、自我担当的意识。这些基本的品质会决定个体的社会发展前景。
俏若此书最终没有呈现以上这些思考,并非是它们缺乏重要性,而是此书更希望我们用艺术自身的视角去考量问题。其实,我们所有的结论都可以得到艺术自身规则的解释。当然,其中也会存在一些不合规律的例外,譬如,一个偶然的、善意的谎言往往被视为一种临时的、具有疗愈功能的权宜之计。
我们假想有一个资质聪慧的孩子,他只要接受我们的教育,就能应付那些棘手的的圈套:它们像魔鬼一样隐秘,总是试图诱骗他。
罗斯科作品:
(本文源自《罗斯科档案》,是《比较研究》的一部分拟稿。)
我忠于事物的真实性
我忠实于事物的真实性及其本质。
我坚持事物的本来面目,坚持它们内在的真实。将这种现实性,不断地扩充,仅仅需要伸展其长度,增加其数目,就像经验着最熟稔的外界,它们拥有相等的特征。我笃信,意识内的世界与上帝所创意识之外的世界,有着一样的存在。假如,我拒绝使用熟悉的客观物,那是因为我不会为了它们的古老和陈旧,去捣毁表象。也许,这些从来不是目的。
我与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有所分歧,就像一个人和自己的父母争吵一样。即便无法否认自身的根基,却仍然会坚持异议。我既是与其(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)共生的一种存在,也是与之全然不同的种独立的存在。
超现实主义已然揭示了神话的谜底,并且,在虚幻无意识与日常存在物之间达成了和解与共识。这种共识构成了令人振奋的悲剧经验,成为我唯一的艺术源泉。客观存在物、遥不可及的梦境、虚无缥缈的记忆与错觉,我均对之心醉神迷。
罗斯科作品:
本文源于戴维·波特( David Porter)画廊的《罗斯科档案》,是罗斯科为1950年 的展览“绘画预言”撰写的前言《个人宣言》的一份拟稿。
个人宣言
我忠于世界的物质现实,坚持事物的本质。将这种现实性,不断地扩充,仅仅需要伸展其长度,增加其数目,就像经验着最熟稔的外界,它们拥有相等的特征。我笃信,意识内的世界与上帝所创意识之外的世界,有着一样的存在。假如,我拒绝使用熟悉的客观物,那是因为我不会为了它们的古老和陈旧,去捣毁表象。也许,这些从来不是目的。
我与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有所分歧,就像一个人和自己的父母争吵一样。即便无法否认自身的根基,却仍然会坚持异议。我既是与其(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)共生的一种存在,也是与之全然不同的一种独立的存在。
超现实主义已然揭示了神话的谜底,并且,在虚幻无意识与日常存在物之间达成了和解与共识。这种共识构成了令人振奋的悲剧经验,成为我唯一的艺术源泉。客观存在物、遥不可及的梦境、虚无缥缈的记忆与错觉,我均对之心醉神迷。
抽象艺术家让材料的存在具有一种不可见的场域和节奏。但是,我不赞同他们拒斥趣闻轶事,正如我否认拒斥现实的物质性存在。对我而言,艺术既把精神性当做趣闻轶事,也是创造具体存在的唯一途径,它充满了骤变与沉静。
宁愿慷慨,也不要吝啬。宁愿把人性赋予一块顽石,也绝不能承受丝毫的去人性化。
罗斯科作品:
本文经华盛顿的戴维·波特画廊出版社准许复印,是罗斯科为1 950年的展览“绘画预言”所撰写的前言,题为《个人宣言》。戴维·波特的工作是关注一批预示着艺术新趋势的艺术家,包括巴兹奥蒂( Baziotes)、斯图尔特·戴维斯( StuartDavis)、吉米·恩斯特(Jimmy Ernst)、克娜丝(Knaths)、波洛克(Pollock)、理杏德·波塞特·达特( Richard Pousette-Dart)以及罗斯科。罗斯科为当时的展览撰写此文。
简单的自传
(约945年)
1903年,我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文斯克0 1 9 1 3年移民到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0 1 92 1年,我进入耶鲁大学。那时,我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于劳动经济学、数学、文学三者之间。我对劳动经济学产生兴趣,是因为受到强烈的社会同情的激发。因为拥有天生的数学资质,我也热爱数学。而文学,对我而言,是一种青春期的奢侈。1923年我辍学,回到波特兰,找到一个戏剧公司。在那里,我初次触摸到一个有关设计和色彩的世界。
1926年,我进入纽约艺术学院大学生社团,师从马克思·韦伯,大约有三个月的时间。
1929年在机会画廊(Opportunity Gallery)参加第一次展览。1933年,在当代艺术画廊(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)首次举办个人展览。1934年,加入脱离画廊( Secession Gallery)o同年,参与创建美国第一个表现主义画家团体“十人”o此后,在纽约和巴黎,超过五年的时间,我一直参与“十人’’展览。在“十人’’团体里,我和众多艺术家接触。这构成一种极强的激励因素,促进了我的发展。
关于这一阶段的作品,1939年巴内特·纽曼在他的画廊为我做了最后一次相关展览。此后不久,我意识到出于个人的素养和偏好,导致了表达倾向的局限性。我停止了绘画,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进行写作,斟酌关于神话和野史的一些想法。这是我如今作品的基础,这也是我首次将它们整体性地展示出来。
这个简短的自传是罗斯科为他在1945年1月9日到2月4日世纪艺术画廊的个展所写。罗斯科家族保存有两个版本,此文本复印的是较完整的一个版本。
罗斯科作品:
关于艺术家
马克·罗斯科(Mark Rothko,1903-1970)
1903年生于俄国,1913年随家人移居美国,1970年逝于纽约工作室。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,同时也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、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、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世界重量级美术馆均为其举办过大型回顾展。他终生坚持写作,主要著作有《艺术家的真实:马克·罗斯科的艺术哲学》《艺术何为:马克·罗
斯科的艺术随笔》等。
(本文主体部分摘自《艺术何为:马克·罗斯科的艺术随笔》一书,艾雷尔译,岛子校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,如有阅读需要,请购买原书籍)
购买链接:https://item.jd.com/12854323951.html
今日目刻福利:
马克·罗斯科电子画册两本,一大一小。小本20页,大本300页(目刻首次发送),需要的小伙伴请后台留言。
(目刻福利会一直持续,感谢支持目刻的小伙伴们)
当然,传统阅读也是要推荐的:
NO.1
抽象表现主义
艺术基础系列
详情了解购买请扫二维码:
NO.2
康定斯基作品集
艺术基础系列
详情了解购买请扫二维码:
延伸阅读: